随意而安
开学典礼上,那个从辽宁抚顺来的徐睿泽一开口,就让人忘不了。
他没有说“很高兴来到这里”,也没有背模板句子,而是直接对着所有人说:“我来自辽宁抚顺,一座被误解的工业老城。”
就这一句,台下静了一秒,然后掌声响起来。
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抚顺在哪儿,甚至还有人以为那只是个“东北老铁扎堆的小地方”。但徐睿泽没解释,也没抱怨。他做了一件特别“硬核”的事——把家乡的老照片整理成PPT,寄给了清华招生组。
没有哭惨、没有卖委屈,就是用最实在的方式,告诉别人:你看,我们抚顺,不只是你想象的那样。
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。
三年前,有个叫林简七的同乡在网上吐槽抚顺,说这儿“又土又穷”,一条帖子攒了十万点赞。徐睿泽当时没吵没闹,也没在网上跟人互怼。他啥都没说,只是默默开始准备——用成绩说话,用行动证明。
今年高考,他拿了全省理科前十,站在清华主楼前讲出那句话:“抚顺的煤可以烧尽,但人的骄傲烧不完。”
听得人心里一颤。
你也许会觉得,这不就是个“逆袭励志故事”吗?
但说实话,根本没那么简单。
徐睿泽的高中老师说,他高三那年,每天清晨六点跟同学一起跑操。跑完之后,他不是急着回教室刷题,而是顺手把操场的垃圾捡干净。有人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让校园干净,就是让城市干净。”
你看,有些人嘴上说爱家乡,实际上却连一片纸都懒得弯腰捡。
这不是什么宏大叙事,就是最普通的日常。但偏偏很多人做不到。
他的高中——抚顺二中,今年高考600分以上的有202人。学校没天天喊口号、也没逼学生感恩,但他们用成绩说明了一件事:把书读好,就是给家乡最好的广告。
这话实在,不虚。
很多人一提到“爱家乡”,就想得特别重——好像非得捐款修路、建桥盖学校才算。但徐睿泽和他的同学告诉我们:根本不是那样。
爱家乡,门槛其实特别低。
你发朋友圈晒一碗抚顺麻辣拌,外地朋友问“这是啥?看起来好好吃”,你就赢了;
你给同事带一包大伙房水库的鱼干,对方吃完说“真香,能不能再帮我买点”,你又赢了。
城市形象不是靠宣传部写稿子喊出来的,是靠成千上万个普通人,用一次次具体的好印象叠出来的。
徐睿泽的行李箱里还带着三块西露天矿的煤精。他说要送给室友。
那不是普通的石头,那是抚顺的底气。
下次再有人黑抚顺,他不用吵也不用骂,就递过去一块,说:你摸摸,它比你想象得硬。
真的,别动不动就说东北只剩“萧条”、说老城只剩“衰落”。
一座城市的精神,从来不在GDP数字里,而是在人的骨头里。
你可以说它资源枯竭、说它节奏慢、说它不够时髦,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尊严。
那些看不见抚顺光芒的人,只是因为他们背对着光站立。
而那些真正在做事情的人——像徐睿泽这样,每天清早跑步、顺手捡垃圾、默默读书、把家乡的故事带出去的人——他们才是真正点亮城市的人。
这不只是一个清华学生的故事。
这是所有从小城走出来、不被看好却偏要证明自己的人的故事。
也是每一个愿意弯腰捡起一片垃圾、愿意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普通人的故事。
有些人靠吐槽家乡获取流量,有些人靠贬低故乡换几个点赞。
但还有更多人,他们不说话,不辩解,只是低头做事。
然后把成绩摆出来,把改变一点点攒起来。
凭什么说我们老城只剩土和穷?
徐睿泽没直接。
但他站在清华开学典礼上的那一刻,就已经是最好的回应。
